在沙海扎根 为家乡添绿(我的家乡我建设)

人民网2025-09-02

仲麟在沙漠进行覆膜滴灌实验。麻万星 摄

仲麟(左二)在教志愿者管护树苗。记者 赵帅杰 摄

核心阅读

“请到民勤种棵树”,是仲麟去年发起的志愿活动,累计带动4.1万余人次参与,在4500亩荒漠上栽种沙生植物152万棵。这名甘肃民勤县的95后大学生上大二时便踏上治沙造林之路,努力通过电商带货筹集资金,用短视频宣传带动更多人参与。在仲麟看来,治沙不能等,“总要有人去做”。

在甘肃武威民勤县,27岁的仲麟名气不小。要是想找他,发微信、打电话时常行不通,但去沙漠里,找到他的概率更高。

仲麟高个子、短头发、皮肤黝黑。走起路来,步幅小、频率快,身体不自觉地往前倾,这是常年在沙漠行走养成的习惯。一年里,将近2/3的时间,他都吃住在沙漠里。

在沙漠里干什么?治沙造林。从2022年开始,仲麟和伙伴们坚持了3年多。去年以来,他又发起“请到民勤种棵树”志愿活动,带动4.1万余人次参与,在4500亩荒漠上栽种沙生植物152万棵。

“总要有人去做,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

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环抱,荒漠化面积一度超过90%。仲麟就出生在县城东北边的西渠镇丰政村。春季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

除了沙子,仲麟熟悉的还有蜜瓜。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民勤县成为优质蜜瓜产区,全县常年种植面积达15万亩。“种的20多亩蜜瓜,是我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仲麟说。不过,一场沙尘暴,就可能让所有辛苦白费。

对民勤人来说,想要守家园、护生态、保收成,必须防风治沙。从1950年起,民勤有组织地实施植树造林,形成了“人人上、代代传、步步走、苦苦干”的防沙治沙模式。父辈们身背麦草、肩扛铁锨、拉着水车战风斗沙的身影,深深触动着仲麟。2020年,上大二的他也踏上了治沙造林之路。

父亲曾提醒这位“上了大学又回来吃沙”的“傻孩子”:“治沙需要资金,更需要毅力。”

“若等有钱了再干,一辈子没钱怎么办?治沙总要有人去做,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仲麟非常坚决。

靠自主创业赚来“第一桶金”后,仲麟买了500棵梭梭苗,在老家的荒漠地带干了起来。然而,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挖的沙坑太浅、浇水不及时,半个多月后树苗死伤大半。

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来。2022年初,仲麟带着做电商赚来的资金,再次把目光投向治沙。这次他查资料、向前辈取经,后来索性在沙漠支起帐篷,记录气温、风速、沙层含水情况,每天头顶烈日、脚踩风沙,悉心看护幼苗,最终成活率达到了90%。

“沿着锁边工程,继续把防护林带织密织宽”

“沙漠里长出的蜜瓜,香甜可口,想吃快下单!”直播间里,切开的瓜瓤被制成一个个晶莹的“小丸子”,格外诱人,仲麟对着镜头热情推荐。“好好卖瓜,既能让乡亲们多挣钱,也能给治沙造林攒下本钱。”仲麟说。

这些年,随着民勤环绿洲锁边工程的推进,一条总长380公里的林草带逐渐形成。生态的改善,促使仲麟将直播间从楼房“搬”到了沙漠边缘,“这样,能沉浸式展示家乡特产。”可没想到,沙漠里气候多变,风沙也大,“严重时,直播场地一周内换了四次。”

肆虐的风沙没有吓退仲麟,反而坚定了他的决心。“我们要沿着锁边工程,继续把防护林带织密织宽。”2023年,他发起公益治沙活动,“基地选在收成镇兴隆村附近,这里交通条件较好,方便物资运输。更关键的是,政府规划了4600亩的土地,能够大干一场!”

治沙光有热情不够,更要讲科学。针对腾格里沙漠沙子颗粒大、保水性差的特点,仲麟和团队多次试验,在树坑直径和深度“双40厘米”的基础上,定下栽一株苗注水两次的原则,并设计了株距2米、行距4米的南北向种植标准,减少风力对树苗的破坏。

当年,仲麟和团队治沙超千亩,在沙漠种活了梭梭、红柳、骆驼刺等10多种沙生植物。治沙还用上了新技术。“一台机器每天能打树坑3000多个,是人工的10倍,省时省力。无人机检测成活率,比肉眼估算更精准。”仲麟说。

原本打算默默做下去,一通电话却打乱了计划。“是仲麟吗?我们想去沙漠和你一起种树。”2024年初,仲麟接到网络综艺《种地吧》节目组的电话。

挖坑、栽苗、浇水、回填……半个月时间,节目组和志愿者跟着仲麟,在沙漠共同栽下18万棵梭梭苗。节目播出后,仲麟的个人账号中,治沙内容的互动量呈指数级增长,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900万次,“每天要处理上百个微信好友申请,都是想来做志愿者的。”仲麟说。

“吸引更多年轻人,为防沙治沙贡献青春力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仲麟没有被冲昏头脑,而是静下心思考:如何让流量助力防沙治沙?

注意到社交平台不断有人留言“也想来种树”“求联系方式”,在宣传部门指导下,他在网上发起“请到民勤种棵树”志愿活动,制定了详细的种树攻略,线下拟定绿色倡议书,号召更多人参与治沙。

“这下彻底火了!”仲麟说。今年春天,各地志愿者纷纷来到民勤,既有初出校园的年轻人,也有资深环保志愿者,还有退休老人。00后大学生刘贝莉在春天植树后,暑期又来浇水管护;72岁的程秀琼从广东出发,辗转乘坐飞机、高铁、汽车,跨越2000多公里来帮忙……数月来,活动吸引了4.1万余人次参与。

在沙漠,每天早晨五六点就得起床,忙到上午11点多才歇脚;下午3点再开工,一直干到天黑。“累不累?累!值不值?值!”来自陕西韩城的金玲,在民勤沙漠一待就是2个月。“仲麟每天在沙漠里步行超2万步,所有人也都在踏实做事。”金玲说。

为做好服务,仲麟在沙漠建起治沙基地,免费提供食宿,手把手教种树技术。当地政府提供树苗、为基地架设电力专线、修建砂砾石路,并联合酒店推出优惠政策,餐饮企业也加入,义务提供1.5万余份餐食。

如今,仲麟和团队通过电商建立“产业反哺治沙”机制,“每卖一箱瓜果,就有70%的利润投入治沙”。基地留言板上,写满志愿者的心声:“向下扎根的是树苗,向上生长的是希望”“又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年我再来”……

“志愿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植树行为,更像是一条绿色纽带,将天南海北的志愿者汇聚在民勤。”望着沙漠里不断延伸的绿意,仲麟说,“未来会把公益治沙路一直走下去,吸引更多年轻人,为防沙治沙贡献青春力量。”

版式设计:汪哲平

赴美旅游凉了?这些原因劝退外国游客

2025-09-02

英、日、韩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夏天”

2025-09-02

重压之下 美国劳动力市场流失逾120万移民

2025-09-02

加沙九成校舍被毁 逾66万儿童无法接受教育

2025-09-02

連場黑雨的8月 總雨量較正常多逾倍 有紀錄以來第三高

2025-09-02

8月份最新蚊患指數 全部10%以下維持低水平

2025-09-02

「飛機豬」販毒│警方海關聯各地執法機構打擊航空旅客販毒拘96人 檢4.79億元毒品

2025-09-02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楊莉珊:閱兵展示中國大國風範

2025-09-02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巩固政治互信 坚守合作初心 排除外部干扰 携手推动中俄蒙三方合作高质量发展

2025-09-02

大国外交最前线丨“史无前例”的访华!一起关注中俄元首会谈

2025-09-02

习近平会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2025-09-02

醫院及口岸爆炸案│陪審團第二日退庭商議裁決 法官解釋首兩罪控罪元素及分別 指「嚴重傷害」標準由陪審團裁斷 法律上「無劃紅線」

2025-09-02

破700万人次、同比增长57.1%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门庭若市”

2025-09-02

两部门明确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的相关税收政策

2025-09-02

第1视点|发挥上合引领作用 践行全球治理倡议

2025-09-02

【众行致远】习言道|一图看懂四大全球倡议

2025-09-02

学习新语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行稳致远,习近平提出五个坚持

2025-09-02

时政镜距离丨英雄之路——承载历史,通向复兴

2025-09-02

无名

2025-09-02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

2025-09-02

8月劝返1500余人:大理全链条治理违规进入苍山

2025-09-02

追光 | 韵味“湘超” 不止于赛场

2025-09-02

沈丹高铁十年运送旅客1.2亿人次 助力辽宁区域协同发展

2025-09-02

手机“预约卖粮”成为农民售粮新方式

2025-09-02

走进阅兵训练场 什么是“4+4”和“三结合”?

2025-09-02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中心挂牌成立

2025-09-02

中华海外联谊会六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李干杰出席并讲话

2025-09-02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王毅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共见记者

2025-09-02

国有六大行上半年日赚37.7亿元,中期分红超2000亿元

2025-09-02

未来三年如何推进“宽带林草”建设?工信部解读→

2025-09-02

为人类和平发展铸就新的历史丰碑

2025-09-02

“哥哥的脑部被注射了药品”,知名主持人回应

2025-09-02

云南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何牺牲在东北?

2025-09-02

用权为民 担责成事 廉洁立身

2025-09-02

外交部:愿继续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2025-09-02

记录山河破碎艰难时刻 穿越烽火的歌曲成为抗战历史中宝贵的“有声记忆”

2025-09-02